2024/12/04
2023年2月,在学校新学期“开学第一会”上,校长彭寿清发出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提出要坚持创新思维、坚定改革方向、坚守质量标准,进一步激发学校发展新动能,形成学校办学新优势,再创学校建设发展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站位新时代、对标新要求,学校以怎样的办学实践实现高质量发展?彭寿清校长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就是答案!本期推送,解读的是学科专业改造计划。
“走!打卡去!”新学期,校园里新落成的金工实训楼成了不少工科学生的“打卡点”。这栋投资逾1.6亿元建成的金工实训楼,总建筑面积超24000平方米,“网络工程技术实验室”“大数据与信息处理实验室”“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实验室”……金工实训楼里新建成的84间工科实验室,光看着名字学生就大呼“过瘾,等着课堂打卡”。从学校大手笔投入建设金工实训楼,可一窥学校推进学科专业升级改造计划的战略性思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发展,教育部去年出台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还新鲜热辣,学校必须加快实施学科专业升级改造计划,积极发展新工科、加快建设新商科、深度改造传统专业建设新文来利国际w66,科。这既是学校积极适应产业巨变对人才需求的主动布局,也是学校战略发展的重要思考和举措。”学校校长彭寿清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会”上,对学科专业改造进行了再部署,提出面向新经济,要持续增强学科专业的“新鲜度”。
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产业的变革呼唤新工科、国家硬实力需要新工科,高校就需要有新行动发力新工科。
2022年,学校金工实训楼建设便提上日程,以满足 7000 名以上工科类师生在其中开展理论课程教学、实验实训、科技创新、行政办公为建设目标开建。早在之前,学校已投入6000万元打造了新工科“智慧学习工场”,以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为13个工科类专业逾8000名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实训条件。现在,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亿元大手笔投入的金工实训楼建成投入使用,为学校工科人才的培养实现了硬件设备再升级。其中84间新型实验室的建成,更是构建起学校“新工科”专业的智能实验实训平台,为学校工科专业的专业教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夯实了“新工科”办学基础。
一边是持续加强硬件建设,一边是优化二级学院建制。2024年6月,学院以原“智能制造学院”为基础,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成立“计算机工程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学院”,优化“建筑工程学院”专业设置,以建设“三大新型工科学院”为目标,进一步汇聚“新工科”建设的磅礴力量,发展“新工科”迈出了坚实步伐。
学校副校长戚继忠介绍道:“学校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和自身办学定位,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陆续增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也有序淘汰、停招一批不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学科专业。”在学校2024年拟增设3个专业的公示中,“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已赫然在列。
积极布局新兴工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要跟上。近三年来,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近200人,其中近40%来自于工科。如王江全老师,是“双师型”教师,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性成果,拿下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曾获“大亚湾工匠”称号;张海燕副教授,就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发表多篇核心论文,出版《智能制造时代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研究》专著……一批高层次工科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新工科建设带来有力保障。
今年7月,校长彭寿清更是亲自带队,率60余名中层领导干部前往清华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高级研修班。在高校“新工科”建设的浪潮中,清华大学走在前列。通过清华大学的深度研修,学校推进“新工科”建设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路径。校长彭寿清谈到:“一是要优化学科专业,一是要积极探索工科教育的新范式,设立创新班、实验班、微专业教学班等‘试验田’来利国际w66,,面向新技术新产业,培养新质生产力需求的应用型工科人才。
“中医药学院又有新的本科专业公示啦!”近日,在学校2024年拟增设3个本科专业的公示中,就有一个来自中医药学院的“专业成员”——“中医康复学”,至此,湛江科技学院中医药学院除开设药学、护理、助产等7个专科专业外,还将有中药学、护理学、中医康复学3个本科专业,形成多层次、覆盖广的中医药教育体系。
2021年,学校和广东省民族医药协会联合共建“中医药特色产业学院”,这是学校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中医药发展决策部署、服务广东中医药强省建设的具体行动,也是湛江科技学院建设特色产业学院的革新探索,更是学校进一步拓展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契合度,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表现。今年9月,中医药学院继续迎来了一批广东省名中医、教学名师、二级教授等的加盟,为中医药学院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邓高丕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与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负责人;崔燎教授是医学博士,广东省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人才;庄日喜教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从业已40多年,发表科研论文10多篇,出版了一部专业著作……目前,中医药学院有中医药类相关专业教师237人,其中首席专家12人,特聘教授25人,广东省名中医2人,国家级一流专业(中医学)建设负责人1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教授及副教授53人,博士23人,硕士35人。
师资力量强劲,实践实训和文化基地的建设也有声有色。学院以大投入打造了三个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点项目:中医药文化广场、中草药种植园、中医药文化长廊。
中医药文化广场巧妙地融合了中医药学的核心理念,如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营造出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广场中的李时珍雕像、医药典籍简牍等,让师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长廊则展示了中医药学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从历史发展、名医名方,到中药材展示、中医特色疗法介绍,再到养生保健知识普及,内容丰富多彩,让人漫步其中就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中药草种植园则是学院内实践教学平台的一颗“明珠”,种植着370多种20000多株中药材,从常见的黄芪、党参、丹参,到珍稀的铁皮石斛、灵芝等,应有尽有,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实践基地,更是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平台。
中医药学院还与48家医疗机构和制药企业建立实习与教学合作基地,其中包括多家顶尖的三甲医院。今年6月,2022级的学生李铭就在学院组织下,前往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单位实习,以扎实的专业来利国际w66,知识获得了实习单位的好评。
为服务中医药强省而建设的中医药学院,致力于打造粤西地区乃至全省的中医药人才培养高地,其发展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随着数字智能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对商科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商科人才培养的短板日益突显。在一轮轮的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中,学校开启了“商科+数智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探索和实践,以数字湾区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商科类专业群结构,打造数智特色鲜明的交叉融合的新商科专业群,培养既具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又具备新商科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如何促进学科融合,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商科专业嫁接?核心就在课程创新上。
在RPA财务机器人应用的课堂上,“小R”作为助教跟随在任课老师身边,时刻准备为老师和同学们服务——一键报税、自动对账、自动开票等,它就是会计学院师生的小宝贝——RPA财务机器人。
RPA财务机器人应用课程是学校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改革电算化会计学和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内容,增设的一门“财务数智化”特色课程。目前,学校已构建起一套数智化课程体系,建成2门省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共享课程以及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这些跨学科融合的课程设计,突破传统商科类专业教育的局限,着力培养学生的数据思维和数字化场景应用能力。如“智慧财会+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风险管理”“数字文旅+VR 虚拟技术”等课程,推动人才大类培养,促进学生跨领域知识的融合,从大数据分析基础到人工智能通识,覆盖了数智时代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些课程有料、有趣,深受学生们的追捧和喜爱。
“会计专业增设了计算机和IT技术相关的课程,例如python、SQL等,这些对于我来说很新鲜,也很有挑战性。”2018级会计学的李诗婷是会计学课程改革的首批“尝鲜者”,在校期间,她不仅要系统掌握财务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复杂的财务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数智时代,传统的商科课程要改革,数字化实践条件必不可少。当前,学校已构建起以两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一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为核心的商科实践教学体系,总投资额近3500万元。其中,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涵盖了RPA财务机器人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新商科数据分析等32类尖端实验室,为新商科人才的培养始终走在数智化时代前沿打下了基础。
“仅有课程改革还不够,要精准把握大湾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要完善的产教协同体系来支撑。”彭寿清校长认为。
今年6月份,“华住班”又一次开班了!学生是从2023级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中选拔而出,他们的课堂,采取的是“双师双课”教学模式。
“当前的商业经济,其贸易形态、商业模式、商业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商科人才的培养如何跟上时代步伐?和企业联合培养,是破解的关键一招。”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闫琦表示。管理学院牵手全球排名第三的行业巨头华住集团开设联合育人“华住”实验班,实现了校企联培。这是学校在新商科人才培养上作出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目前,学校已与80家知名企业深度合作,建立了产教协同育人体系,其实践基地广泛分布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键领域,其中超过三分之一位于大湾区。在2024年毕业生中,近千名学生入职粤港澳大湾区的优质企业。
今年6月19日,169名教师参加了“数字教材建设交流培训会”。随着数字教材技术的演变,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促进线上线下混合课程与数字教材、知识图谱与AI技术的交叉融合。本次培训,既为学校的数字教学改革提供了新视野,也拓宽了教师的数智化教学发展能力。
9月6日,学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了“AI赋能智慧教学辅助和效率优化提升”培训,持续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增强教师运用AI工具优化教学策略、进行个性化教学的能力。
全面推进信息技术深度融入专业改造,是学校学科专业升级改造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来利国际w66,。其中,首要就是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要掌握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数据分析、虚拟实验等,并将其有效融入教学过程,探索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为将来在课堂上拓展学生“AI+专业”的新视野积淀力量。学校还逐步强化相关实验室的建设。如在语言类专业上,学校新建了智慧商务外语虚拟仿真实验室,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手段搭建了仿真模拟实训软件,配合讲台、VR头盔等硬件设备,构建了沉浸式国际商务情境化实训区。这些都只是学校在推进AI赋能课程教学改革上的初步探索。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要紧密对接新兴产业,适应新的教育范式和能力要求,对培养目标、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师能力都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学校教务处处长范云峰说道。他举例,语言类、教育类、文化艺术类专业都是比较传统的学科专业,但现在面临着AI技术等新工具的挑战,学校正积极地去拥抱技术变革和新的思维工具。
正是基于这种“拥抱变化”的理念,学校持续强化教师的AI应用能力,锚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以AI“点燃”课堂,以AI赋能教学,在应对技术变革、推动教育创新上始终“敢为”,保持专业建设的“新鲜度”,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对新人才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尹锡悦式:韩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笑线岁宋祖英约闺蜜聚会,好友都已老成了阿姨,她却穿嫩似少女
39岁米尔萨普正式退役:生涯总薪水1.95亿美元 28秒轰11分成经典
手感不佳!克莱复出5中1&三分3中0仅拿4分2板3助1断 关键时刻没打
WTA年度所有Ace球都转化为捐款,郑钦文贡献253记Ace球位列第二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听说胀气要多趴趴,宝贝妈妈真的只是想让你趴一会,网友:最后翻那一下真的没忍住
微信平台
手机官网